2009年2月23日 星期一

學習當指引的手

站在路口等待紅燈結束的時刻,卻發現在最後幾秒,那班假日不太容易等到的回家公車居然走了,在公車停車載客時心中一直默默禱告「不要走不要走」,結果上帝好像不太在意,真是令我有點懊惱,想想等一下又要再等一段時間車才會來。明明是春天下午的太陽卻十分炙熱,莫非隔天又將是個冷天氣?

才走到公車站剛好聽到後面有一個聲音「到這邊就可以了,謝謝」,轉頭一看是一個阿伯帶著一個手拿白手杖的先生(註),看著他緩步走來,因為不太確定他要如何辨識他要坐的公車,所以我就上前詢問他,「請問你要坐哪一班公車,需要幫你留意嗎?」他就說了幾個公車的號碼,我看了一下車牌猜想他應該是要往永和的方向,反正我的公車也要過一段時間才會來,就說會幫他注意公車。


其實他能自己獨自到公車站牌坐公車,表示他有經過自主訓練,一開始他沒有十分確定我真的會幫他留意公車,所以他還是站在非常靠近站牌邊緣的地方,只要一聽到公車就開始舉起手,然後一開門他就突然往前走上去(結果走上去的是公車後門)。後來我就立刻意識到他的方法應該是,只要一有公車來就招手,然後立刻走上去詢問司機這班公車的號碼或是否有到他想去的站,如果不是就走下來。但是那裡有許多往不同地方的公車都會經過,這樣真的很辛苦,而且我發現他有時候會站在太過靠近站牌的邊緣,很怕他一不小心會失足,所以我又再一次的跟他說,我會幫他留意公車,然後就站在他的旁邊,讓他可以搭著我,有公車來的時候我也會跟他說明,這一班公車是到那個方向,確定他是否能搭,剛好那時候過了十多班公車都不是往永和方向的,想想若是他自己一個人,要這樣一班班詢問真的不容易。

後來我的公車到了,我就沒上那班公車,也沒跟他說這回事,直到他可以坐的公車來了,我再牽引他到公車的門口,提醒他門口到了小心階梯,跟他說「上帝祝福你,再見」,然後繼續等我回家的那班公車。

在等待的過程中,我突然明白,原來上帝讓我錯過那班公車,並不是不在意我的感受,而是他希望我能夠去幫助這位白手杖先生,讓他能夠比較輕鬆的到達他要去的地方。我知道就算沒有我的幫助,其實他也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到達,但是會十分辛苦,因為剛好當時過了非常多班的公車都不是他可以搭乘的,我也很開心能夠讓他順利搭上公車,自己也多了一次學習的機會。

記得第一次引領視障朋友時,我真的完全沒有任何概念,當時因為辦活動需要接待伊甸的喜恩合唱團,在表演完後我需要引領所有的人回到休息室,結果他們就排成一列,每個人都搭著前一個人的肩膀,而第一個人就搭著我的肩膀往前走,那時候我十分緊張,深怕一個出錯,後面的隊伍就全部跌倒,而且進門的時候也很恐怖,很怕走歪了他們就會撞到門,還好最後只出了一點小差錯,吉他手的吉他撞了一下門,其他都安然通過回到休息室。當時我真的覺得他們的生活很不容易,也覺得當一個引路人其實需要有概念,包括走路的步伐速度,適時的提醒路況,不是隨便牽著一個人走就可以的,不適當的牽引反而容易造成危險。

還記得有一次,是社大的戶外課程到東眼山森林遊樂區,有一位班上的同學因為在導盲犬協會工作,也帶了朋友一起參加,這位朋友是經過訓練使用導盲犬引路的。剛開始我會很擔心他是否能夠走山路,後來相處過後才發現,經過訓練的視障朋友配合導盲犬,其實自主行動能力很高,只要適時的幫忙留意一些狀況,還有讓他們也能夠用其他官覺(聆聽聲音、觸摸樹皮或樹葉等)來體驗森林,也是能夠體驗大自然的美好。在聊天的過程中才知道,平時他都是自己從家裡出發去上班,或是到一些比較熟悉的地方,而這些路線其實都經過訓練和練習,才能夠到這樣自主行動的階段。

當我在回想這些過去經驗的時候,我也在思考今天我是否當了一個好的指引者,我覺得自己還需要改善的地方是,在一開始詢問是否需要幫助後,應該用更確定的語言讓他確定我可以協助,並讓他知道我的方位(可以透過輕拍他,讓他搭手肘的方式),使他確定我還在原地可以幫助他,我想這應該是他一開始無法確定的問題所在。我覺得自己也上了很寶貴的一課,回家也再次複習了問拍引報的內容,希望下次若有機會,我能夠做的更好!



註:白手杖是協助視障朋友能辨識路況、自主行動的輔助工具,當你在路上看到使用白手杖的視障朋友,想要協助他們時,可以用「問、拍、引、報」的四步驟幫助他們。想更多瞭解白手杖和如何幫助視障朋友可參考下面連結:

  1. 認識白手杖: http://www.cefb.org.tw/love/love_02.htm

  2. 如何與視障者相處:http://www.blindness.org.tw/pedia3.php?PHPSESSID=0805e34ec66f469de563ae5cb29a2d9e

  3. 問拍引報短片:http://www.im.tv/vlog/personal/1239699/1943776

以下關於白手杖的介紹,出自愛盲基金會心世界月刊2007年10月號
http://www.tfb.org.tw/epaper/0710/epaper.html

「行遍天下」:視障者的好伙伴「白手杖」

白手杖在視障者的行走路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不只是讓視障者藉以探索行經道路路況,更可標示視障人士的特性,藉以獲得路人的禮讓及協助。 透過「視障魔法堂」,讓我們更進一步了解這個對於視障朋友在生活中不可缺的重要輔具。



Q:白手杖的結構?
A:白手杖主要可分為三個部份:握(杖)柄、杖身與杖尾。「握柄」為持杖手握處,位於手杖上端,以皮質、塑膠或橡膠等材料所製造,為了方便視障者握持,握柄處有一扁平面,讓持者以食指向前伸貼,由於常與手掌接觸,杖柄部分採用黑色,較不易髒污。「杖身」為手杖本體的主要部份,鋁合金或玻璃纖維的材質,讓手杖輕巧而耐用,杖身有三至四個關節,而中間有條鬆緊帶貫穿金屬管內中空部分,方便視障者折疊收納,攜帶方便。杖尾則是探測週遭環境的接觸點,因長期與地面摩擦造成耗損,因此可作更換。

Q:白手杖都長一樣嗎?
A:「白手杖」的長度與杖尾,都因使用者的身高及使用環境而異。一般來說,白手杖的標準長度,是將手杖直立後由地面起算至使用者的心窩,再加一個拳頭的高度。但因本會經費有限,無法依個人身高訂製,因此大多使用標準規格「白手杖」,而目前愛盲提供約10種長度規格的手杖。在杖尾部份,因地域環境的不同或定向師考量視障者安全需要,杖頭的造型有磨菇型、筆型、滾輪型..等等,還有在其他國家配合氣候因素〈如下雪使用的雪地型杖尾〉而製造的杖尾。

Q:為什麼手杖是白色的?
A:由於安全性考量,手杖杖身部分,貼了一層有白色及紅色的反光貼紙,當視障者持手杖在夜晚中行走,路上行駛車輛大燈照射到手杖時,白色杖身會反光發亮產生警示作用,好讓駕駛注意到前方有人,避免發生危險。

Q:視障者從什麼時候開始用白手杖的?它的緣由是?
A:在《聖經》中記載著:伊薩克因視力薄弱,曾用牧羊人的手杖作為輔助行走的工具,這是古籍中最早記載視障者使用手杖的文字記載。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因戰爭產生許多失明的軍人,於是法國進而倡導視障者使用手杖,由於成效頗為顯著,便擴展到英美各國。1930年美國伊利諾州的獅子會會長George A. Bonham開始發起白手杖的活動,並主張制訂有關白杖的法律。1931年國際獅子會在加拿大的多倫多召開會議,決議「白手杖成為視障者行動的輔具」,引起世界各國的重視。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為使因戰爭失明的士兵能夠使用白杖獨自行走,除了設置視障者重建醫院,並教導他們定向行動的技能。到了1940年,胡佛博士(Dr. Richard Hoover)研發一套使用手杖的訓練計劃,稱之為胡佛技術,白手杖亦稱胡佛盲杖,而後世界各國相繼推動白手杖的使用。

2 則留言:

  1. 很多時候換個角度想就會讓生活有完全不一樣的體驗!! 很棒的經驗

    回覆刪除
  2. 恩恩,對阿,最近覺得很需要這種換個角度想的能力,才不會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也能夠用比較寬容的態度來看世界。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