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0日 星期日

我看「木蘭少女」音樂劇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這是我們那個年代國文課本中出現的木蘭詩(教改後我就不確定現在的課本都教些什麼啦),順口好背的程度,是畢業很多年之後,都還可以拿「東市買XX,西市買OO」來跟朋友開玩笑照樣造句(至於木蘭無長ㄒㄩㄥ更是.....囧......據說這才是從軍多年沒被發現是女的原因XD)。沒想到因為Mindy的關係,週六晚上到國家戲劇院看了這齣叫做「木蘭少女」的音樂劇,劇中的主角當然就是花木蘭囉!其實花木蘭的故事被改編成各樣的戲劇已經是有太多版本,連美國的Disney都要來參上一腳才甘心,各自的改編和詮釋,也各有各的著重點,所以在面對這個幾乎已經被說爛的故事,如何能表達獨特的詮釋角度,創造出不同以往的風格,將會是我觀賞的重點之一吧!

我想木蘭詩能夠流傳多年直到如今,主要是木蘭的行動不管對於哪個時代來說,都是一種「不可能的任務」,短短的詩歌難以盡述其中的矛盾與衝突,甚至因為太順口好念,以致於會讓人忘記其中待解釋的部分是何其多。而由王希文與蔡柏璋組成的瘋戲樂工作室,加上「台南人劇團」(不得不說好酷的劇團名,但我也從中覺得果然台南人對於自己是台南人這件事都有股傲氣阿:P),所創作出的「木蘭少女」,不同以往大多數的編劇,都把木蘭塑造成一個原本就是男性化、獨立、本來就會武藝、有擔當個性的人(像是小婦人中的二姊喬),而且是「自願」去代父從軍,這次音樂劇中的花木蘭,是個很女生的花木蘭,喜歡跟姊妹淘聊天放風箏,有暗戀的男生,但卻在全家的逼迫下,只好「代父從軍」去,而讓他下決心的人,居然是他單純(無腦?)的姊妹淘鼓勵(這為何讓我聯想起庫洛魔法使,知世也是很單純的覺得那是很棒的任務XD)

性別與界線

不管是過去大多數的角色塑造,或是這齣音樂劇的另一種詮釋,其實花木蘭的故事一直圍繞著性別的議題,類似的女扮男裝劇碼「梁山泊與祝英台」也是。只是早期的戲劇,大家也就很習慣的接受兄弟情轉換成男女情(朋友變情侶好像也說的過去),反而女生先告白這件事情(我指祝英台),可能還比較勁爆?但是在如今的時代,不管你是否可以接受,似乎男愛男、女愛女也不再稀奇,過去可能因為父權壓迫,很多女性都恨自己為何不是男兒身,但現在反而有些男性卻希望自己是女生。因此在這樣一齣現代的戲劇,融入了目前性別價值混淆不清的狀態時,也就難怪一直很清楚知道自己是女生的花木蘭,一直想問清楚愛他的那兩個男人,到底喜歡的是花木男(從軍時改換的姓名),還是他所認定真正的花木蘭。對他來說,花木男並不是真正的自己,是因為被迫成為男人而戴上的面具,若將軍喜歡的是花木男,對她來說還是不夠的,甚至不如至少認識她是女兒身就喜歡她的貫甫。而花木蘭也又好笑又好氣的是,原本就喜歡她的青梅竹馬,居然也愛上了她變成男兒身的角色,在裡面混淆不清內心掙扎著。

其實在戲劇的最後,編劇似乎也沒有很正面回答他所設下的問題。所以將軍到底是不是雙性戀好像還待解決......(大誤,不過也沒有很誤啦!因為他都沒有拒絕曉齊的示好阿?XD)。不過我個人的詮釋是這樣的(不過不確定是否是編劇想表達的),我覺得裡面想表達的愛,其實是愛一個人的本質,而這個本質是不會因為外在的改變而有所不同,我覺得這樣的觀點很像日本漫畫家CLAMP的戀愛觀點。所以不管花木蘭扮男扮女,雖然將軍和貫甫在心中都會覺得有越界的感覺,但仍然因為愛其本質和靈魂,所以依然被花木蘭所吸引。貫甫和將軍其實是一個對比,貫甫先愛花木蘭的女生形象,將軍則是在木男時就愛他,之後得知木蘭是女生才大為震驚。相較起原本木蘭詩中,木蘭回家打扮後出來見軍中伙伴,「伙伴皆驚徨」也是回鄉的事,一邊打仗一邊還在為愛矛盾好像比較辛苦一點阿!:P

不過我覺得雖然編劇企圖想要塑造出一個「不情願」的花木蘭,但是用的裡由「大姊懷孕不能去,小弟未成年又是GAY」就非要他去不可,而且花媽明明也就只剩一個「正常」的女兒,反而希望他去送死?一副他不去就是不孝,這一點也很說不過去(真的要說的過去,大概就只有重男輕女,希望留下男丁花雄吧XD)。整體看來,花爸乖乖去從軍,應該就如同他們所預測只會作個文書官,說不定還會因為無用被退回,反而會是比較好的選擇吧!(笑)

(其實這篇文章是當天看完晚上就寫了一半,但發現之後一直太忙寫不完,所以....就讓我很混的貼一半的文章吧XD 以下是Youtube找到的一些片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