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灣一直接連不斷的辦畫展,米勒、梵谷、高更、夏卡爾、莫內......都是以往在課本中讀過,嚮往已久的畫家,直到最近畢卡索的畫展開始了,我卻猶疑著到底要不要買畢卡索畫展的門票。就如同古典音樂一路聽下來,直聽到史特拉汶斯基就讓我頭痛到受不了,畢卡索的畫也讓我有同樣的感受,但是對於他創作生涯多變的風格,和在藝術發展上的重要性,我也不能否認他存在的獨特地位和重要性,在考慮時我就突然想起,其實我並不是第一次下不了決定,好幾年前我去澳洲遊學的時候,也曾經考慮了好幾個月,要不要去當時在墨爾本的NGV(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盛大舉行的「PICASSO: LOVE & WAR 1935-1945」特展。
每次坐車到墨爾本的市中心,就一直看著特展的旗子搖阿搖,但是又一直聽說週末的人非常的多之類的,跟現在在台灣看畫展的心態差不多,一直拖延著,最後還是在快離開墨爾本前,跟兩個語文學校的同學Zoe和Hiriko一起去看展覽了。
這個「LOVE & WAR」的展覽主要是畢卡索在1935-1945年間的作品,其中的WAR所指的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全世界都籠罩在戰爭的陰影下,身在歐洲的畢卡索置身其中,戰爭的殘酷無情,也大大影響了他當時的作品。而LOVE指的就是在這段期間,出現在他身邊的女人,Dora Maar (朵拉‧梅爾),一個才華洋溢、聰明美麗、但也獨立有個性的攝影師。今年在台灣的畢卡索展品中,有一件作品就是朵拉‧梅爾的肖像(1937),當然,你也別想從畢卡索的畫中,瞭解朵拉究竟是不是一個美女......
因為展覽不能拍照,所以我也只能憑藉印象來回憶,那次的展覽中很大篇幅的展出一系列「哭泣的女人(The Weeping Woman)」,是畢卡索從1937年開始的系列作品,主角都是朵拉,當你看到同一個女人,在不同的畫框中,不停的哭泣,你會思考,為何他要哭的那麼傷心,或是這個畫他的人,為何總是看見他的傷痛?是內心的還是表象的?抑或,這個男人就是傷害他的人,或者,這個男人,只是把自己對於這個世界的想法,都投射在這個哭泣的女人身上。
「哭泣的女人(The Weeping Woman)」系列中有一幅是原本就收藏在NGV的(就是上圖),也因為那次的展覽,我才知道在1986年時,這幅原本在NGV的"The Weeping Woman"曾經被宣稱自己是澳洲文化恐怖份子竊走,他們認為政府對於當時的文化創作補助和重視太少,因此要求贖金來幫助一些年輕的藝術家,後來一週後,這幅畫在某個火車站的置物櫃中被發現,不過也不知道當時候的竊賊是否有被抓到,也讓我驚訝於當時我在澳洲,會覺得相較於在台灣,墨爾本處處充滿藝術,也許當年澳洲政府也曾經不是那麼重視藝術吧!(但是,一個國家通常也是經濟發展到某個程度後,大家也才行有餘力開始會關注藝術和文化。)
除了畢卡索的作品外,也大量的展出Dora Maar的攝影作品,在他照片中的畢卡索,意氣風發,你可以感受到拍攝者對於他所拍攝主角的崇拜,也可以感受到畢卡索在他面前的灑脫和自然,他們去度假、畢卡索在工作、他們和一群藝術家朋友見面談天,都紀錄在朵拉的照片中,但不可思議的是,同時期畢卡索有老婆,還有一個情婦,情婦還生了小孩,他們都知道彼此的存在,在這樣複雜的關係下,一個很有個性、藝術家個性的朵拉,究竟怎麼能生活的下去,真是讓人匪夷所思阿!
我記得展覽看到一半,就想起我小時候去看了羅丹與卡蜜拉的展覽,才華洋溢的卡蜜拉,當年也是飛蛾撲火般的愛上了羅丹,年老時身體、精神上,都受了很大的傷害,而他的創作也因為必須遷就自己的愛人,而受到貶抑。其實朵拉也是同樣的命運,當他和畢卡索在一起的時候,他也漸漸放下了他的攝影,後來畢卡索愛上另外的女人和他分手,之後他也曾經崩潰,進入精神病院治療。想到這裡,就覺得當年畢卡索畫了那麼多哭泣的畫像,彷彿在預言朵拉之後的命運,不斷為失去而哭泣。
展覽的重頭戲,就在於大幅作品「格爾尼卡」(Guernica)的創作,這幅作品是當時在1937年巴黎的世界博覽畫西班牙館委託畢卡索繪製大型作品,畢卡索就把當時德國納粹和義大利的法西斯政府協助佛朗哥挑起西班牙內戰,毫無防備就被轟炸成廢墟的城鎮格爾尼卡為主題繪製,當時朵拉用照片紀錄了創作的過程,自己也參與了繪製,據說畫中提燈的女人就是朵拉。有了朵拉的紀錄,這個作品的過程和精神也變的立體了起來,我覺得透過朵拉的眼,我好像也比較能靜下心去思考和欣賞畢卡索的作品。
雖然有「格爾尼卡」這麼強烈的作品和主體做為重頭戲,但是當我回想起自己看完這個展覽,卻覺得是很簡單的,就是我看到了一個男人眼中的女人,也看到了一個女人眼中的男人,因為愛情,所以他們互相探索對方,互相啟發,短暫而壯烈,就像是一場短短幾分鐘的煙火秀,留下了記憶中璀璨的煙花,也留下了吹不散的塵埃。
=====
今年想在台灣看畢卡索展覽的人,非常推薦大家不管是看過了還是即將要看,可以參加這個活動,可以幫助大家更瞭解畢卡索的心靈世界。(免費活動,直接參加即可)臉書活動連結
愛情、苦難與盼望—從畢卡索到夏卡爾
時間:8月7日 · 13:30 - 15:30
地點:康華禮拜堂會堂 台北市羅斯福路二段75號5樓(捷運古亭站4號出口處)
愛情、苦難與盼望—從畢卡索到夏卡爾
他們來自歐陸的兩端,經歷了兩次大戰。
愛情是他們的動力,女人是他們的謬思,
一邊是推動了一次又一次的形式轉換,一邊是成就了夢境般的色彩。
作品見證了他們的人生、心靈, 也記錄了時代,
還丟出永恆的提問—生命的盼望何在?
主講人:
陳韻琳:真善美全人關懷協會秘書長
主辦單位:
真善美全人關懷協會、心靈小憩藝文網站 聯合舉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