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 Grand Front Osaka 梅北廣場,就開始往梅田空中庭園前進,其實原本心中預計在大阪梅田將會看到的安藤忠雄已完畢,在往空中庭園的樓梯間,無意中看到這個海報,「希望の壁」安藤忠雄?原來還有之前沒發現的點,想想朋友過來找我也有段時間,天色也還亮,就先來看看吧!
從上面看下去,還有一片綠意和像是農田的感覺,也令人挺好奇的。我原本以為這一片庭園也是安藤忠雄設計的一部份,但後來查詢之後才知道安藤忠雄設計的只有「希望の壁」,其他大片的庭園都是另外一位設計師吉村元男所設計的「新・里山」。
在梅田這樣繁華的地方出現一片田,也是挺特別的,其實讓我想起以前台北的世貿中心對面那些空地建起高樓前,也有不少人在那邊種田,號稱最貴的黃金地段蔬菜,但不太一樣的是這個是刻意設計出來的景觀。
當時已經是傍晚太陽要下山的時刻,走到淺淺的人工濕地,立刻就聽見響亮的蛙鳴聲,真是令人興奮阿!本來以為當天只能在都市裡面逛街打轉,能有片綠意的環境,真是讓人感覺放鬆。
田裡種各式各樣的農作物,不過沒有查到收穫之後會去哪裡?如果像是台中的「包心菜實驗廚房」,附近能有一間店所用的食材部分來自這個田,一定很有趣。
「里山」這個名詞可能很多人不太清楚,其實這個詞源自日文漢字(發音為satoyama),指的是傳統農耕社會在平原和深山之間的淺山地帶,會因為人類的耕作和生活上的利用,產生像是稻田、草原、灌溉溝渠和水池、再生混合林(薪炭林,以前人上山砍柴或其他木頭的利用)等等多變化的景觀,過去大家認為是在深山中才能有豐富的生態多樣性,但其實在這種人類運用自然產生的混合地景中,發現因為有複雜的不同棲地,也造就了豐富的淺山生態系,並且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只要能夠友善的對待環境,不耗竭資源的運用,這會是一個人類與自然都能夠持續共存的方式,因此後來也有所謂的「里山倡議」,就是希望能夠推廣這樣社會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精神!
當然這裡還是都市,是繁華的大阪市中心梅田,不是真正的里山區域,但是能在市區公園或造景中,融入里山的概念與精神,考量都市的生物,加入生物多樣性的概念,是一個很棒的方向,都市的造景不需要都是千篇一律的園藝品種,只能種的整整齊齊,而是能夠營造出接近自然的美感,但卻讓都市的人容易親近並理解這樣的概念。
有些菜和香草開花了,不過日本的菜我認不太出來
看起來不大的區域,但是裡面也設計了步道,兩旁種的植物種類非常多樣,跟傳統的庭園造景不同,而是希望能夠創造出生物多樣性的風景,可惜天色漸暗,不然會想花更多時間在裡面繞繞,一時之間會忘記自己身在城市,種植的植物也有考慮到多種層次,喬木、灌木、草地,不是死板的公園或庭園。目前台北市的公園有考慮到這些的,大概只有大安森林公園的小生態池的周邊一小塊區域而已。
實際上還有更大的中自然の森那一塊,來不及去看,如果我是大阪人,這裡應該會是我很喜歡常常來的地方。
圖片來源:http://butterflyandsky.fan.coocan.jp/kanko/skybuil/skybuil.html
如果是早上來,應該可以看到不少鳥和蝴蝶,如果可以看完四季的變化,也是另外一種趣味阿!可惜我只是一個旅人,與這裡一期一會。
樹林裡居然有間隱密的咖啡店
本來有想說若還有空就來悠閒吃個早餐,但後來就一直不是很順路,只留下照片。
這面牆才是安藤忠雄「希望の壁」,跟印象中的安藤忠雄設計不太一樣,我以為都是極簡的水泥、幾何才是安藤忠雄,沒想到同樣是形狀上的極簡,但是用植物組合起來,就又產生了生命和多樣性!
「希望の壁」高9公尺,長78公尺,壁面上的植物有100種以上,總經費共花費了4億日幣,但我想不同於水泥建築,後續的維護整理應該也是挺費工的。
因為是五月初去,所以比較搶養的就是杜鵑花了,可惜之前的大雨把花瓣打得有些殘破,但是遠看數大就是美。
不只是一整面牆,也有窗可以看見天空。
從不同角度發現不同的植物,也稍微可以看見裡面的結構。
和梅田藍天大廈合影,上面圓圈就是原本預定要上去的梅田空中庭園展望台
這些水道看設計圖是有設計成水循環,從剛剛的新里山那一塊一直接連著,不過我去的時候有些地方沒有水,不知道是否是季節的緣故。還是也是維護成本高就.......XD(這個在臺灣就挺常見的見怪不怪)
除去設計者的心結外(沒人喜歡自己原本的設計上,又被安排一個名氣響亮的人的設計吧!像我這種不懂的人要不是回頭再好好查資料,還以為都是安藤忠雄設計的),其實我挺喜歡裡面挑選植物種類「五本の樹」的概念,源自於「積水ハウスグループ」的庭園設計理念。
以往像這樣的設計,大家都很習慣使用好看或好種的園藝品種,種的方方正正的就搞定了。但是這個「五本の樹」的概念,就是在庭院中考量當地適合的氣候風土,選擇在地的原生樹種或植物,3種為了鳥而種,2種為了蝴蝶而種。其實就是在自己的庭院中,營造一個當地生態動植物可以生存的空間,讓居住的人和自然可以共生,這也是在都市中營造里山的概念,也許我們不是都有機會住在淺山,但是我們可以透過庭院、陽台、屋頂、公園、行道樹,將綠帶一直延伸到都市中,而且使用適應當地風土的植物,也不需要過多的農藥,不需要每年挖了又重種的花園假象。
雖然是日文但是看漢字和圖解應該可以大概看出想表達的意思吧!如果我有個庭院,我也好像這樣子設計喔!但雖然台北人有點可憐頂多就是個陽台,但我覺得選的適合的植物種在陽台,像我家陽台這幾年來陸續有綠繡眼來築巢,也有蝴蝶來採蜜休息,不也是可以嗎?針對可能出現的庭院鳥類,還有一個鳥類圖鑑網站呢!做的真仔細 http://5honnoki.jp/sp/用日文來念「3本は鳥のため、2本は蝶のために、日本の在来樹種を」,我很喜歡這樣的感覺,不是只是為了自己(人類),而是能夠在居住的空間中,與原本就是在地的動物們分享共存,很希望在臺灣也有有心人士,可以推動這樣的概念,找出臺灣各地適合的植物種類,依據這樣的概念來規劃設計,讓我們可以居住在自然的空間中。
延伸閱讀:
- 希望の壁(日文),有部分植物的圖 http://www.sekisuihouse.co.jp/exterior/ext01.html
- 五本の樹日文的介紹 http://www.sekisuihouse.com/exterior/bio/flash.html
- 里山倡議的核心概念與國際發展現況 http://e-info.org.tw/node/78570
- 【CBD-COP10 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屆締約方大會特輯】里山倡議 http://www.swan.org.tw/mag/110_6.htm
★台中霧峰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 http://hsuan.praiseu.com/2016/03/blog-post_24.html
★Grand Front Osaka 梅北廣場 http://hsuan.praiseu.com/2016/06/grand-front-osaka.html
想跟宣有更多交流嗎?歡迎按讚加入粉絲專頁 ^O^/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